边玩边学
🤾‍♂️

边玩边学

Last edited
Last updated May 13, 2023
Created
Apr 4, 2022 02:33 PM
孩子天生喜欢玩耍。童年和玩耍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有一种模糊的感觉,认为玩耍是件好事。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把玩耍作为养育的目标,这其中是存在悖论的。毕竟,根据定义,玩耍就是当你不想做任何事的时候才会做的事情。这是一种没有目标的活动。如果玩耍的形式是由一个成年人想要达成的目标来决定的,那么它还能算作玩耍吗?
在科学上,玩耍也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认为玩耍对学习有好处的想法带着一种直觉上的吸引力。但是如果玩耍真的能让你更聪明、更专注,或者更好地理解他人,那为什么不直接把目标定为更聪明、更专注、更富同情心呢?为什么要走精心设计的玩耍路线呢?
到目前为止,这一悖论在实际的科学证据中得到了印证。令人惊讶的是,直到最近都几乎没有任何研究可以证实我们的直觉,即玩耍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不同类型的玩耍(打闹、探索、假装)都可能与不同类型的学习有关。

打闹是一种社交演练

打闹是一种玩耍类型,打闹游戏通常包含满地打滚、摔跤、轻咬、压制等动作,以及我们常常在男孩子们身上看到的“闹翻天”,当然女孩有时候也会这样。人类儿童中,早期的打闹游戏与长大后更好的社交能力有关,因为打闹的游戏本质是社会性的。

园丁实验室

一项研究中,实验人员将幼鼠分为两类,一类跟其它幼鼠聚在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类只和成年老鼠生活在一起,没有玩耍的机会。成年后,幼时缺乏玩耍的老鼠与其他老鼠相处时有困难,而它们的困难对我们很有启发。它们可以跟幼时玩耍过的老鼠做相同的事情,它们知道如何进攻和防守,也知道如何向别人示好,以及如何撤退。但是它们不知道见机行事。无论是在打架还是在献殷勤,它们都无法像幼时玩耍过的老鼠那样对其他老鼠做出迅速、灵活、流畅的反应。
实验还发现幼时玩耍过的老鼠的大脑发育与不曾玩耍的老鼠有所不同,它们大脑中的有些区域变得更加复杂,有些则变得更加精简。这两种变化对成年老鼠的社交能力都有不同的贡献。幼时玩耍过的老鼠也会在前额叶皮层负责社交的部位产生某些化学物质,尤其是胆碱类的神经递质。在老鼠和人的大脑中,前额叶皮层的某些部位在社会协调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神经科学家说,这些化学物质使它们的大脑更具可塑性。
更有趣的事情是研究人员给成年老鼠注射了尼古丁,无论这些成年老鼠在幼时是否玩耍过。像尼古丁这样的化学物质能模仿天然的胆碱类化学物质,使大脑更善于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吸烟者在吸烟后会感到更加警觉和专注(这是作家都喜欢抽烟的原因?)。像尼古丁这样的药物会让你的大脑更像它年轻时更具可塑性的样子,但是大脑的可塑性到底有多强是因人而异的。尼古丁对幼时玩耍过的老鼠的影响要比没有玩耍过的老鼠大得多,可见早年的玩耍经验就算是对成年后保持大脑可塑性的潜力空间也是有帮助的。

玩玩具就是在做科学实验

当婴儿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看得更久一些。实验表明,婴儿可能比成年人更适合做科学家。成年人经常受到“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的困扰,我们会关注那些已知的东西,而忽略那些可能会动摇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的东西。另一方面,婴儿对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一种积极的渴望。

园丁实验室

一项实验中,实验人员让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探索一个平衡木。这是一种由支点支撑两端平衡的跷跷板,你可以在一端或另一端增加重物。事实证明,6岁的孩子对平衡木的工作原理有一套不准确但是很聪明的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支点在梁的中心,它就会平衡,不管两端的重物各有多重。
到了七八岁左右,孩子们就开始有了更精确的质量理论。他们认识到平衡点取决于梁的两个末端的重物有多重。如果你把一个重物加到一端,就得把支点向那一端移动,才能保持平衡。
实验人员用磁铁设计出了恶作剧般的魔术平衡木,在两端重量不相同时依然可以让支点在中心保持平衡,或者支点偏向一端时保持平衡,但那一端的重物却较轻。实验人员的目的是检验孩子们是中心理论家还是质量理论家,于是就让孩子们单独拿着魔术平衡木和一个新的玩具玩。
抱有“中心理论”的孩子更喜欢探索支点偏离中心时的情况,换句话说,当信息与他们已知的理论相矛盾时,他们玩得更多。当支点正好在中间便达到平衡的时候,由于正如他们的预期,他们就不那么感兴趣了,而是更多地去玩那个新玩具。另一方面,抱有“质量理论”的孩子,行为却恰恰相反。当支点在中间达到平衡,但是两端的重量却不均等的时候,他们玩得更多。两组孩子都表现出,玩过平衡木的孩子比没有玩过的孩子更容易发现魔术磁铁的秘密。

假装是人类独有的玩耍方式

老鼠、狐狸和孩子都会打闹,乌鸦、海豚和孩子都会玩“玩具”,但是人类孩子的玩耍方式要更加不同寻常,事实上,这很可能是人类独一无二的行为,那就是假装。假装与人类的另一种特殊能力密切相关,即假设或反事实思维能力,即思考世界可能存在的其他方式的能力。反过来,这也是人类强大的学习能力的核心。
探索新发现的第一步是发现你目前的假设是错误的。但这一过程还有另一个阶段,即穷尽思考其他假设。例如,科学家可能会假设现在的一元宇宙的认识是错误的并假设其它可能的宇宙论(开发宇宙论,泡沫宇宙论,大反弹圆周论)是正确的。这个过程很像假装。例如,小孩子可能会假装校园里有老虎,然后在校园行走必须小心翼翼。
用这种反事实的方式思考对成年人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力量。反事实思维对了解世界至关重要。为了学习,我们需要相信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可能是错误的,并想象世界将会如何不同。假装和思考可能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假装能帮助你练习那些对学习很重要的反事实思维能力,你可能会期望更喜欢假装的孩子也会学到更多。事实上,有一些证据表明确实是这样的。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假装能提高学校培养的各种学术技能。但这种学术学习并不是对孩子以及我们其他人最重要或最具挑战性的学习。
到目前为止,对孩子来说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问题是弄清楚别人的想法。心理理论,顾名思义,就是找出他人的欲望、感知、情感和信仰的能力。这很可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学习种类。
当你观察自闭症患者时,你就会发现这有多么重要了。当然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综合问题,但其中一个核心问题似乎是自闭症儿童很难理解别人的想法。这导致了这类病人会有令人痛苦的社交困难。
更喜欢假装的孩子在理解他人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他们在这些错误信念测试中做得更好。这种优势对于那些有假想同伴的孩子来说尤其明显。假装甚至可以让成年人成为更好的心理学家。对于成年人来说,小说和戏剧就相当于假装游戏和假想同伴。研究表明,阅读小说和假装有同样的优势。读过大量小说的人总是更善解人意,更善于理解他人。

“玩”就很好玩,不需要理由

嬉戏打闹的玩耍可以帮助动物和孩子与他人互动,探索性游戏可以帮助动物和孩子了解事物是如何工作的,而假装玩耍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可能性并理解别人的想法。玩耍还教会我们如何应对意外。玩耍可以让孩子们随机多变地尝试一系列的行为和想法,然后计算出结果。就像小老鼠在尝试不同的攻击和防御模式,或是孩子在摆弄平衡木。
我们很容易知道目标导向的行为是值得去做的,毕竟,我们达到了目标并得到了回报。但是,如何确保动物或孩子能够应对进化也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呢?我们总是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管是被撞坏的膝盖、新的摔跤或调情动作,还是同伴向我们扔来的任何心理上的惊喜。工程学的研究工作表明,让机器人、动物或孩子有机会玩耍,有机会广泛地探索、随机地行动、傻傻地做事,正是解决之道。
需要让探索变得有趣,可以独立于任何特定的结果。提供资源,为孩子世界的丰富性做出贡献。和孩子们一起玩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玩耍对成年人来说也很有趣。这是对准备足够资源让孩子茁壮成长的不那么有趣的工作的一点补偿。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让孩子自发、随机、自主地玩耍有助于他们学习。但进化故事的另一部分是,玩耍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满足的乐趣,它是父母和孩子快乐、欢笑的源泉。如果没有其他理由,玩耍时的纯粹乐趣就足够了。
 

 
本文根据《园丁与木匠》06 边玩边学整理。关于完善对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这个在《北鼻异想世界》第2集:融入社会也有提及。
 
题图 by Spikeball